Jo Ho 自称为“数字身体性”(digital corporeality)的探索者,致力于研究数字与现实身体之间日益交织的存在状态。她的作品揭示了在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中,个体如何在软件与硬件、虚拟与现实之间寻求身份认同和时间感知。这种对数字与现实交汇的深入探讨,与展览主题中“女性时间贫困”的议题高度契合,特别是在探讨女性在数字时代中面临的时间碎片化和身份重构方面。

作品评估

《My Desire to Consume》(2022)

作品概述:
《My Desire to Consume》是由 jo+kapi 策划的展览,展出于新加坡 Grey Projects。展览通过互动装置《ENZYME 1.0》模拟了数字艺术品在每次“交易”中逐渐退化的过程,探讨了数字艺术在市场化背景下的价值和易逝性。

My Desire to Consume, 2022
an exhibition by jo+kapi

与主题的契合性:

  • 主题一致性: 作品反映了在数字时代,个体如何被技术设备的持续信息流所困扰,导致时间感的扭曲,尤其是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所承受的时间压力。

  • 批判性: 通过模拟数字艺术品的退化过程,质疑了我们对技术完美性的依赖和对时间控制的幻想,具有深刻的批判性。

  • 媒介和体验: 结合互动装置和数字程序,提供了多层次的观展体验。

  • 实际考虑: 作品由常见的电子组件构成,便于运输和安装,适合您的预算范围。

《ENZYME 1.2》(2023)

作品概述:
《ENZYME 1.2》是由艺术家组合 jo+kapi 创作的互动装置作品,展出于新加坡艺术科学博物馆的“以太笔记”展览中。该作品结合了 AI 生成图像、物理装置和观众互动,探讨了数字艺术的物质性和数字资产的易逝性。观众通过扫描二维码“购买”一幅 AI 生成的图像,随后该图像会逐渐被像素化,直至模糊不清,象征着数字信息在每次传输中都会发生退化。

ENZYME 1.2, 2023
An interactive installation by jo+kapi

在这两件作品中,**《ENZYME 1.2》**更适合纳入您的展览第一部分,原因如下:

  • 观众互动性更强: 观众通过扫描二维码参与作品的生成过程,增强了参与感。

  • 视觉呈现更具冲击力: 作品结合了 AI 生成图像和物理装置,营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。

  • 与展览主题契合度更高: 作品深入探讨了数字时代个体时间感的扭曲,尤其是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所承受的时间压力。

Reference:

Artist Jo Ho:https://j-o-h-o.com/

jo + kapi, ‘ENZYME 1.2’, 2023, exhibition view in ‘Notes from the Ether’. Image courtesy of Marina Bay Sands: https://artandmarket.net/news/2023/9/19/notes-from-the-ether-from-nfts-to-ai-at-artscience-museum

My Desire to Consume, 2022, an exhibition by jo+kapi, This exhibition was presented through the installation Enzyme 1.0: https://j-o-h-o.com/my-desire-to-consu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