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我新的策展框架,艺术家张文心(Wenxin Zhang)的作品《Time Burns》的展览装置不仅由其影像本身构成,艺术家张文心通过空间中交错的线性干预与灯光渲染,构建出一个具象化的‘思维燃烧场’。

Installation shots of exhibition Time Burns

 

《The Bonfire of Time I–III》作品概念:

三段抽象动画以不同的3D模拟方式表现“时间的结构瓦解”,从形式上与《Memory Caustics》形成虚实对比,也与《Time Burns》的“日常时间毁灭”构成连续性的“时间崩坏”三部曲。

  • Bonfire I:如同一个不断扩展的“信息焦点旋涡”,象征现代人的注意力、时间被卷入不可逆的速度中;

  • Bonfire II:空间坍缩与爆炸模拟,对应工作节奏中人力极限的崩塌;

  • Bonfire III:聚合与消散的片面结构,隐喻碎片化生活、难以维系的“完整感”。

The Bonfire of Time I, II, III (2017) video screenshot

Memory Caustics (2017) 作品概念:

 

Memory Caustics (2017) video screenshot

在作品《Memory Caustics》中,艺术家张文心使用自己过往旅途中的照片作为材质,通过3D建模与虚拟角色交互,将“记忆的地点”重新构造为数字模拟的空间。虚拟角色在这些模拟空间中行走、喝水、游泳、睡觉,看似悠闲自在,实则重复着一种被设定好的日常——一种被“编码”的时间生活。这种技术中介下的记忆再现,让“人类记忆”逐渐转化为“机器记忆”,隐喻了当代个体在技术—资本主义架构中时间控制的现状:我们生活在由他人/系统为我们建构的时间中,而非真正属于自己的节奏。

 

当我查看这位艺术家的简介时 她很有趣将自己定义为“地形构造者”(terrain builder),并非构造地貌奇观,而是借助影像、声音、装置和写作建构出“人类与非人类心智的可感地景”。她通过作品引导观众“从日常的平面中跌落”,进入一种“边界时间(liminal space-time)”中的感知状态。这种对于“时间—意识—空间”的复合性艺术语言,为本展览提供了重要的视觉与方法论支撑,帮助观众从自身经验出发,进入对时间控制机制的直观体验与反思。可与我的互动装置“如果我有时间……”结合在同一展区,观众在看完作品后,情绪处于感性觉醒状态,更愿意参与互动表达。

Resources:

ZHANG Wenxin(b. 1989): https://www.zhangwenxin.com/wenxin-cv

Project Time Burns: https://www.zhangwenxin.com/time-burns

The Bonfire of Time I, II, III (2017) HD color animation with sound: https://vimeo.com/238578616?&signup=true#_=_

The Excerpt from Memory Caustics:https://vimeo.com/238583253